走進長興雉州醫院正是上午10時,門診大廳的各個窗口前都已經排起了隊。這一場景出乎記者的預料,畢竟這家醫院試運行至今還不到兩個月。“我們現在的日均門診量維持在200人次以上,住院病人有130人次。應該說,醫院的管理體制、運行機制、服務模式等逐漸上了軌道。”該院副院長王偉明說。
長興雉州醫院是一家非營利性全資民營醫院,該項目去年3月開始動工,不到一年時間,一座占地28畝、醫療用房1.5萬平方米,擁有260張床位的綜合性醫院建成運營。
近年來,公私合營模式PPP模式廣受關注,長興縣在吸引社會資本融入醫療市場發展過程中,重點實施該模式,在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基礎上,社會資本辦醫取得長足發展,形成了政府主導、社會參與、辦醫主體多元、辦醫形式多樣的醫療服務體系。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說,今年的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提出了“民營醫院床位占比達到20%以上”的目標,長興縣已經提前完成了任務,走在全市前列。“在國家發改委明確的PPP模式主要適用范圍中,醫療衛生方面是一個重點,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目前公共醫療資源還比較稀缺。”長興縣衛生局副局長敖新華說。從長興的實踐來看,將社會資本引入醫療領域后,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。以雉州醫院為例,由于縣城城西沒有上規模的綜合性醫院,該院建成增大了醫療資源總量,擴充了服務供給機構,延伸了服務網點,完善了醫療服務體系,方便了群眾就醫、擇醫,在解決“看病難、看病貴”問題上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這樣的補位不僅給群眾帶來了方便,也提供了更優質、更多元化的醫療服務。除了雉州醫院,長興縣還有一家獨具特色的民營醫院—長興民福中醫院,其在推拿、針灸等方面形成特色,既方便了群眾也贏得患者的信任,如今已經在長興成為專科特色鮮明的民營中醫院。
目前,長興縣已經先后引進了7家民營醫院,核定床位606張,占全縣醫院床位總數的21.82%。雖然長興“民營醫院床位占比達到20%以上”的目標已經實現,但PPP模式在長興仍未止步。據了解,由浙江和康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2.6億元的長興縣第二人民醫院,規劃床位300張,在3年內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;長興骨科醫院完成新址擴建,規劃床位300張,另有1家在設置審批中。投入運營后,長興縣內民營醫院數量將達到8家,預計今年底非公立醫院開放床位比達25%以上、服務總量比達20%以上。